龙游县模环小学:依托校园气象站深化“科学教育+”减负提质的探索实践

时间: 2024-03-28 18:14:57 |   作者: 工控配电

详细介绍

  习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究欲,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在“双减”“双新”教育改革的新时代中,慢慢的变多的学校加入科学家精神教育的队伍中,充分的利用课后服务体系发挥其在科学教育中的有利价值。

  然而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力量短缺,教学条件薄弱,实现拓展课后服务科学教育空间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如何厚植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沃土、缩小城乡科学教育差距,成为模环小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模环小学依托校园气象站,结合地域文化优势,通过“一站式”探索、“一体化”课程,丰富学校课后服务体系,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校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龙游县模环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曾走出汪燮卿、郑树森、谢树成三位院士以及严浙平、柴茂荣、夏福祥等20多位教授和各行业翘楚,被称为“院士母校”“教授的摇篮”。2023年该校并评为衢州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衢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同年建成了龙游县首家校园气象站。基于上述有利条件,学校以“贤文化”顶层设计为,围绕“学贤”校园气象站,构建了“一站式”自然探索实践链和“一体化”课程改革创新链,推出双链融合下的科学家精神教育新举措。

  “一站式”探索,即以气象为主线串联整个科普教育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展开探究,通过实践制作物化,将学习成果进行应用分享,最终形成“学贤”校园气象站运用完整方案。

  校园气象站一经建成,学校就快速成立了一支气象播报小队,队员们每日对气象站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4次实时观测和记录,而后将收集到的数据与互联网气象资料做对比分析,结合古诗词、二十四节气、传统佳节撰写成气象新闻播报稿,利用“阳光大课间”时间向全体师生展开播报。在气象监测和播报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感知气象变化,了解自然规律,逐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课后服务时间,学生对近期采集到的天气数据进行深入的处理和分析,将云量、气温、降水量、风速、风向等因素绘制成天气日历。根据天气日历,学生可以将数据与农历节气时间点作对比,总结出以往天气变化规律,进而预测今后的天气走向。

  气象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应用科学,一直以来是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推动着气象学的发展。因此学生对气象的观测,还是要和生活生产紧密联系。依托校园气象站,学校开展了植物栽培、气象摄影、制作二十四节气谷物拼图等系列自然探索活动。

  一站式探索实践活动,带动了学校的学科整合,学生在有效的长时间探究中,感悟民间传统文化,体验创新乐趣,提高实践能力。

  培育学生科学素养,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因此学校引导所有教师更新教育方法的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课程内容与科学家精神教育有机整合。经过两年的前期探索和师资储备,学校的课后服务迎来了“扩面提质”,构建了“辅导作业+缤纷科普”的新模式,内容不断充实,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学校立足农村资源,挖掘传统农耕文化,把植物种植作为科学家精神教育的切入点之一。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在贤少年劳动基地开展“气象 + 农耕”劳动课程,带领学生在种植活动中深入探究气象因素对传统种植业的影响,体会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童绘科普”课程是将自然科学与艺术并举,引导学生以科普绘画的形式将其对植物形态结构和生长变化的认识进行图文并茂的描述。通过植物科普绘画的观察视角与创作方式,学生重新发现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

  “自然观察营”课程是基于自然观察的延伸,以薄荷、桂花、复羽叶栾树等校园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拓染”,制作“植物标本”、“薄荷艾草膏”、“桂花润唇膏”等活动,对植物的功效与作用进行实践应用。例如,在制作植物标本时,学生可以像科学家做研究那样,通过采集和鉴别了解植物的药用、食用和材料等方面的价值,体会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意义,同时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此外,在科普阅读课程中学生以植物观察日志、科普阅读、科普征文等形式对科学知识和科学家精神的进行深入理解;科普小剧场课程通过开展科学家成长故事英语情景剧表演,为学生“追星”科学家铺路;贤说故事课程通过贤少年宣讲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

  在“双链融合”的实践指引下,该校始终致力于拓宽科学家精神教育渠道,搭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与课后服务科学教育有机衔接,力求让每位学生获益。在课后服务中融入科学教育相关的社会优质资源,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锻炼自我,提高创造力。

  10月下旬,为期两个月的“浙江省流动科技馆巡展龙游站”在该校启动。此活动为学生参与科普、学习科技、体验科学搭建了便捷平台。学生在开展探究式学习、“沉浸式”体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绘科学家漫画头像赠院士、写致“谢树成伯伯的一封信”等形式与科学家对话,拉近科学家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丰富的德育活动为教育“双减”做科学教育加法,用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

  该校成立了“青年博士大讲堂”,1次/季度,在市县科协的支持下,浙江省科协季良纲部长、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贺忠华博士、浙大两院副研究员陈辉博士、衢州学院李建辉博士先后进入该校开展主题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不断引导,培育模小学子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通过全方位社会资源整合,积极地推进“科学教育+”融合发展工程,把科学教育融合到“双减”课后服务,将科学家精神全面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基本实现了科学家精神的可听、可视、可读。

  在上级主管部门、县科协、乡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该们边实践边研究,有了一些收获:

  2023年,该校学生英语情景剧《The man and the opportunity》,荣获“浙里的故事真精彩”英语风采展一等奖并送省评;学生的科普作文和科普绘画在龙游县小学气象科普作品征集比赛中获二三等奖;几十位学生在龙游县“科学做中学”微视频比赛中获一等奖……这些成果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反映出,在依托校园气象站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改革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在真实情境中的自主探究使其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随着科学家精神教育的纵深推进,在双基地的统筹引领下,学校的科学家精神教育特色渐显。例如,该校在2023衢州市科普教育基地“赛比学”活动中获三等奖;2022年学校校本课程《创客工坊》,被评为衢州市精品课程;学校连续两年获龙游县教育工作创新奖;举办的农业科普劳动周、校园科技劳动节被龙游智慧教育宣传报道。

Copyright © 2016-2021 华体会体育电竞技赛事官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93136号

联系邮箱:ufochn@foxmail.com